什麽是專利導航
專利導航對企業有什麽幫助
國家知識産權局于2013年啓動了國家專利導航試點工程,該工程實施5年以來,專利導航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專利導航已經成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知識産權創造、保護、運用,深化知識産權工作的關鍵抓手。
專利導航按照服務對象可分爲産業規劃類導航和專利微導航兩種。
産業規劃類導航主要針對産業較爲聚集的地區開展整個産業“面上”導航。
專利微導航主要針對企業等創新主體開展針對某個技術分支,尤其是選擇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分支進行“點上”導航,緊扣企業的實際需求,以取得實效爲目标,将專利信息融入企業發展的整個過程中,爲企業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提高企業利用專利資源的效率,有效提升企業專利保護、管理、運用的綜合能力。
經過多年的企業服務實踐,我們總結經驗得出專利微導航“五導”方法,即“導研發,導布局,導生産,導市場,導維權”。本文以“五導”爲主線結合多年專利微導航項目案例,闡述專利微導航對企業的實際作用。
“五導”是什麽
專利微導航主要突出一個“微”字,其服務主體是企業,其中包括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通常知識産權力量較爲薄弱,也爲專利微導航取得實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首先,在“導研發”方面,專利微導航通過在海量專利文獻中進行相關技術的檢索,提取出大量專利技術文獻,可以爲企業研發提供大量的研發基礎資料,從而構成技術專利數據庫,提高了企業研發的起點,爲企業二次開發提供技術依據;專利微導航還可以清晰地規劃出技術研發路線圖,找出企業技術研發的方向,從而爲企業技術的研發提供有力支撐。專利文獻本身記載的是技術方案,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技術文獻,本身具有技術、法律、市場等相關信息,專利文獻本身數量巨大,并且每年都在快速增長,這也就爲專利微導航提供了良好的數據基礎。另外,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WIPO)統計,全世界每年90%至95%的研究成果包含在專利文獻中,善用專利信息,可縮短60%的研發時間,節省40%的研究費用。
其次,在“導布局”上,專利布局是通過有效的專利組合提高企業專利攻防特性的有效辦法,對企業專利保護、運用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内很多企業提交的專利申請多爲點散狀分布,一件産品并沒有形成有效的專利組合,也不能利用專利布局來保護自己的權益。企業須做到“産品未動,專利先行”,就是說企業産品沒有上市之前就要做好專利布局,一旦發現産品可能存在侵權風險,可以采取插縫式專利布局,通過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包圍、避讓、專利交叉許可等方式消除專利壁壘;如果沒有發現侵權風險,則可以采取全方位保護的方式進行專利布局;同時,還可以采取主動布局的方式在國内和國外進行專利布局,或者采取專利組合的方式形成核心專利配合外圍專利的方式形成嚴密的保護防禦圈,讓其他專利技術隻能在圈外徘徊,無法觸及核心專利,以達到專利攻防的目的。
再次,在“導生産”方面,産品是企業的生命線,尤其是對于生産型的企業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企業生産出來的産品能夠在市場上暢銷,企業就能繼續生存發展,反之則不然。國内很多企業走的都是引進、吸收、再創新的道路,尤其是處于引進和吸收階段的企業,免不了會進行簡單的模仿,以低廉的價格開拓市場,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或發展到關鍵節點,例如産品生産或上市之前對手發動專利攻勢,往往都被打得措手不及。如果在企業産品生産或上市之前做到未雨綢缪,提前開展專利微導航,就可以及時地發現産品生産中潛在的侵權風險,并及時給予清除或做好應對準備,從而保證産業的正常生産,爲企業做大做強打下堅實的基礎。
“導市場”與此同時,通過專利微導航可以掌握拟開發市場的狀況,如果某個企業需要開拓某個國家的市場,就應先在這個國家進行專利布局,如果是在中國開始布局,而我國某個企業也是生産同類産品,就需要警惕競争對手對中國市場的沖擊問題,通過專利微導航可以及時發現這樣的潛在競争對手,在對方沒有完成專利布局之前,打開缺口,加緊專利布局,打破專利技術的合圍,爲自己占有并擴大市場份額提供保障。如果是國外某個企業在本國和中國之外的某個國家開始專利布局,正好我國某個企業也有計劃進軍這個國家的市場,通過專利微導航可以及時獲得這一情報信息,企業就可以加快在這個國家的布局,搶占市場先機。
此外,專利微導航還能“導維權”。通過微導航可以梳理出企業産品的專利情況以及同行産品的相關專利情況,科學有效地分析出各自的權利範圍,判斷出是否存在權利範圍相互交叉而産生的侵權風險,及時發現企業産品侵權或被侵權的情況。如果發現企業産品有侵犯他人專利權的可能,企業能夠及時做出應對措施。如果發現企業産品被侵權,就能夠提前爲企業維權提供證據。另外專利微導航可從市場對産品的反饋信息及時發現侵權的情況,并提出訴訟建議等。
“五導”如何導
那麽專利微導航如何“導研發”呢?例如,某企業在尋求企業技術轉型時面臨技術方向的選擇,通過市場調研發現目前金屬粉制備技術的主流方向爲水霧化法、氣霧化法、等離子旋轉電極法、等離子霧化法、等離子球化法這五種方法,各有優缺點。由于本次技術轉型關系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引進相關設備,研發相應的技術,所以在方法選擇上除了經濟因素外,更多的是考慮方法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實用性。該企業針對該技術開展了專利微導航,通過相關數據分析,甯波市甬遠專利代理有限公司資料—5—從2008年開始随着3D打印技術的發展,金屬粉制備相關專利開始快速上升,其中氣霧化法成爲這5種方法的主流,并且技術也在不斷的成熟和改進,最終,專利微導航從專利的角度指導企業的技術研發和轉型升級,将其設備引進和研發方向定位爲使用氣霧化法進行金屬粉制備。
在某企業無人機項目上,專利微導航則充分發揮了“導布局”的作用。通過專利微導航可以分析出目前無人機發展領域技術專利布局的總體态勢,找出專利布局的突破點和空白點,并結合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制定相應的專利布局策略,找出打破專利壁壘的突破點,擴大研發人員對現有專利布局分布的了解,有的放矢開展專利布局工作。在分析得出技術功效圖後可知,通過改進配氣機構實現節能減排相關的專利最多,涉及專利文獻589篇,這說明該領域技術較爲成熟,想進入該領域困難比較大。因此,可以通過進一步的詳細分析找出該技術專利布局的弱點,以插縫的形式開展專利布局工作,或者另辟蹊徑,從簡化結構、輕量化等方向入手,再或者多種方法結合的方式開展專利布局,以産生核心技術,布局基礎專利。
在某翅片熱交換器項目中,專利微導航還發揮了“導生産”的作用。中國某企業準備利用國外廉價的生産成本在國外投資建廠生産翅片熱交換器,産品主要銷往美國。投資初期并沒有意識專利保護對國外生産的重要性,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數億的資金已經到位,當地政府提醒該企業需要加強海外生産的專利保護。該企業才意識到到需要開展專利微導航工作。通過專利微導航,對該産品的侵權風險進行了全面的梳理,檢索出可能侵犯8件美國專利權,最終确定出侵犯4件美國專利權的風險較高。企業及時調整投資策略,更換投産國家,并及時調整産品的設計,有效規避了侵犯4件美國專利權的可能性,并積極在生産國和銷售國申請專利,以保護其産品的順利生産和銷售,爲企業挽回了數億元的損失。
在專利微導航“導市場”的實例中,我國某锂電池隔膜生産企業較具代表性。該企業主要市場集中在中國,特别注意國外巨頭在中國的市場布局,然而隻能在市場上看到該巨頭生産的産品,無法判斷出其下一代産品何時進入中國市場。通過專利微導航可以看出該巨頭在中國開發市場的情況,以預判其對國内企業的沖擊情況,從而幫助國内锂電池隔膜生産企業制定出合理的市場布局策略,保護在國内的市場份額。從圖中可以看出國外巨頭企業非常重視海外布局,專利基本爲同一專利在5個國家和地區同時申請,尤其是在中國的布局從2013年至2014年之間申請量就占到該巨頭企業曆年在華申請量的23.6%,可見該企業近年來非常重視在華的專利申請,已經對國内市場形成較大沖擊,尤其2015年在華提交的4件專利申請,就是其下一步準備進入國内市場的産品。獲得這些信息之後,該國内企業做好了技術應對準備,加強在國内相關專利的申請,争取了其下一代産品占領國内市場的寶貴時間。
那麽專利微導航怎樣“導維權”呢?我國某醫療康複設備生産公司突然接到其競争對手國外某同領域企業的律師函,稱其生産的某系列醫療康複設備涉嫌侵權。該企業僅了解國外競争對手上市的産品,但是對其專利情況并不了解,對産品中的專利技術了解更少。通過分析發現,國外競争對手确實布局了相關專利,但是尚處于PCT申請的國内階段,在中國尚未獲得授權,而國内該企業相關産品并沒有提交專利申請,這爲國内該企業赢得了喘息時間。通過專利微導航梳理了國外競争對手的專利情況,摸清其技術演進路線,并針對進入中國的産品對照該公司産品進行侵權分析,及時收集了相關證據,做好應對的準備,同時改進了上市産品的功能,加速了産品的更新換代。